更新時間:2023-07-20 08:59:40點擊:
7月19日,廣州市增城區(qū)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公布華世科教食堂飯菜異物檢測情況,經(jīng)廣州市食品檢測所、廣州市質量監(jiān)督檢測研究院綜合形態(tài)學檢測、核酸檢測、蛋白質檢測和紅外檢測等方法,認為“送檢樣品排除橡膠制品和一次性手套可能,高度可能為鴨眼球鞏膜結構”。
檢測結果是什么就說什么,這場鴨眼球膜疑云的通報,呈現(xiàn)出有別于此前“指鼠為鴨”事件的情況,相當比例網(wǎng)友對通報結果表示認可。當然,仍然有跟帖有所疑問,這也很正常,有先入為主的因素,也有接受度的問題。有專業(yè)的檢測結果在,完全可以進一步公開檢測過程視頻資料,進一步解答疑問。
畢竟,公共釋疑從來都不是一錘子買賣,與網(wǎng)友互動就應當有來有往,知無不言。
正如不少網(wǎng)友甚至專家在檢測結果出來前所言,爭議物品因為缺乏必要參照物,再加上不同的拍攝角度,很難對物品大小有準確認知,需要權威檢測。
有人注意到官方通報的措辭,最終也是“高度可能”,而沒有斬釘截鐵,事實上即便是再專業(yè)的DNA檢測,也往往是給出概率比例。這次檢測,不僅“對送檢樣品進行核酸檢測,檢出鴨源性成分;對送檢樣品進行蛋白質檢測,檢出蛋白質成分,說明樣品是動物的有機質構成”,而且邀請專家到第三方檢測機構實驗室,共同進行了形態(tài)學檢驗,“現(xiàn)場解剖煮熟鴨頭眼球結構,取其外壁的鞏膜與送檢樣品吸水復原后,形態(tài)對比高度相似,兩者直徑均為1.5厘米左右,并且外形、顏色、結構和觸摸質地都非常相似”。
從內到外的幾項檢測支撐“排除橡膠制品和一次性手套可能,高度可能為鴨眼球鞏膜結構”的結論,應當說是比較嚴謹專業(yè)的做法和表述。
不僅如此,涉事樣品送檢前還“經(jīng)公安部門封存”,從程序上保證了送檢樣品不被污染。如果說還有需要完善的通報細節(jié),則是對警方封存時間的披露,避免外界對涉事物品還有“被掉包”的疑問。
而在這場看似烏龍的事件中,涉事學校最開始的處置,選擇第一時間尋求專業(yè)鑒定當然是對的,“成立專門的小組進行內部調查,包括追蹤原材料供應鏈、排查可能的操作失誤和檢查食堂流程”也是應該的,但與之同步的其他處理并非沒有可商榷的空間。此前,媒體獲取的一份校方回復函顯示:在檢測正在進行中時,全體廚房員工“已問責并進行扣錢處罰”,涉事廚師“予以開除處理”。盡管校方也初步認定是鴨子眼球膜……
既然已送檢,既然結果還未出,對涉事機構、人員的處罰是不是也該等一等?哪怕是現(xiàn)場封閉、人員停職接受檢查也好。沒有檢測結果做依據(jù),很難不讓人對涉事學校處罰食堂、廚師的動機也有所疑問——這究竟是因事而罰,還是因輿情而滅火自保?輿情處置可以應急,但絕不能急到慌不擇路,這同樣談不上公正客觀,更不夠科學嚴謹。
復盤這么一場在很多人看來“又會爆”的食品衛(wèi)生個案處理流程,從目前情況看,及時的調查介入,專業(yè)權威的檢測,是什么就說什么的通報,以及盡可能詳盡的內容,對于公共疑慮的化解非常重要。監(jiān)管部門不偏不倚,檢測機構拿證據(jù)說話,其權威性、公信力依然值得呵護。
同樣,輿論并非無法被說服,只要證據(jù)扎實、檢測嚴謹、通報及時詳盡不拖沓。一些失控個案之所以令當事方事與愿違,高概率是因為調查的模糊遮掩、通報的語焉不詳以及回應公眾疑問的不力。短時間內就有多起同類個案呈現(xiàn)出截然不同的走向,值得各方深思。